河南漯河打造“秸秆颗粒绿色利用产业链
时间 : 2020-12-14浏览量 : 395
“种了一辈子地,怎么也没想到,这秸秆也成了宝贝。”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张庄村村民赵华双手张开袋口,秸秆制粒机机器里“吐”出的秸秆颗粒稳稳接住,再仔细地封好,动作熟练自如。处理这些秸秆,一天能给他带来100元收入,而过去这些秸秆则会被村民偷偷烧掉。
过去烧秸秆的习惯,让当地各级干部颇为头疼。
“原来村干部带领民兵每天熬更守夜巡逻排查烧秸秆情况,村民则与巡查干部‘躲猫猫’。干部前脚走,后脚就有村民偷偷烧秸秆,形成火灾隐患不说,更造成环境污染。”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利明说,他一直琢磨着怎么在秸秆上做文章,搞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项目,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2019年,情况发生了改变。
召陵区人武部与张庄村结成帮扶对子。人武部党委一班人调研后感到,带领村民脱贫致富,应将绿色、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,探索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路径,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。
为此,他们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量和减少露天焚烧为目标,推动形成了秸秆收、储、运、用的利用模式,打造一条低碳环保、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的“绿色产业链”。
人武部部长李济春告诉我们,他们引入的颗粒机加工颗粒公司,年加工秸秆等能源颗粒1000吨以上,仅卖秸秆一项,就给每户最少带来1000元的收入。加工秸秆时,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,高峰期时可安排30多人就业。
村民张艳华家有20亩土地,前不久,他将秸秆卖给了公司,当场收当场结账。张艳华说:“我家的秸秆是我自己搬给公司的,一亩地能挣50元。腾不出手的,也可以让公司去地里收。”一捆捆秸秆被回收加工后实现资源化利用,曾经人见人嫌的秸秆,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的“香饽饽”。
在秸秆制粒机的加工厂,车间内机声隆隆,经过村民流水线式操作,一堆堆玉米、小麦秸秆在大型颗粒机械的高速运转下,被碾压成饲料颗粒。“这种饲料颗粒加入了食用盐等配料,营养价值可高呢。”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,秸秆饲料化不仅有效处理废弃秸秆,还帮村民解决了牛羊的饲料问题。
许多外地的养牛大户闻讯后赶来守在工厂门口,饲料出厂后就被拉走。
秸秆资源化利用只是这个人武部在帮扶村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。初冬,沽河两岸,蓝天白云倒映水中,水鸭在河面自在悠游;林荫小道、观鸟平台、生态保育区合理分布,游人不断……
说起变化,鞠庄村村民刘威阳感叹道:“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,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啦!”
标签: